为民办实事为抓手破解交通治理难题
2021-04-27 10:47:30 来源:成都政法

  成都公安围绕解决群众长期反映的交通拥堵城市难题,结合为民办实事活动和整治顽瘴痼疾,通过公交轨道绿道“三网融合”构建便捷交通,推出“四微模式”有效提升通行效率,强化“三大服务”为民办实事等系列举措,城市的通勤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公交轨道绿道“三网融合”构建便捷交通


  公交通道连线成网


  优化调整173条支线公交,在市区单向3车道以上主次干道全部施划公交专用道,高架快速路全线设置双向BRT,潮汐单向交通车道仅允许公交车双向通行,施工区域和单行道允许双向通行,方便地铁公交换乘接驳。目前,公交专用道已达1084.3公里,公交专用道设置率占公交线路总长52%,公交体系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轨道线路加速成网


  科学制定轨道交通三期、四期9条在建线路交通疏解方案,高标准推进加速成网,推动实现2021年底前轨道交通开通运营近600公里。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准备交通诱导标志、禁令标志、提示牌、锥形筒等设施,提醒驾驶员绕行避堵、安全通行。


  绿道重组成网


  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变革路权分配,重组合江公园慢行街区、一环路市井生活圈交通,瘦身机动车道,拓宽非机动车道。配合建成全市自行车专用道300公里,打造安全连续、便捷舒适慢行空间。与共享单车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慢行交通体系共建、道路交通信息共享、创新示范成果共创等方面工作,实现车退人进。目前,全市共享单车日均骑行量超200万人次,共享单车与地铁、公交接驳比例达40%,自行车出行比例由原来的3.7%增加至11.6%,相当于每天替代36万辆小汽车出行,市民群众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绿色便捷。


  “四微模式”有效提升通行效率


  微循环治堵


  针对解决车退人进、交通拥堵、停车难停车乱、占道施工拥堵、保障非机动车路权等群众诉求,推动实施奥林、百花、升华、萃华、合江亭等5个片区微循环单向交通组织,交通事故周报警量同比下降75.2%,有力提升通行效率。


  微手术除堵


  全市82个机非路口设置直行待行区和左转待转区,缩短路口车辆排队长度;联动城管部门采取投入小、工期短、见效快交通工程改造,开展微创手术消除43个拥堵节点,提高节点通行效率。


  微联动排堵


  建立公安机关与交通、城环、住建等职能部门微信工作群,即时互通拥堵信息,定期开展交通堵点节点分析、对策研究,打通97条断头路,消除道路“肠梗阻”;优化道路利用率,针对成都通勤交通特点,综合设置6条潮汐单向交通、潮汐可变车道,最大限度消除交通流在路口的交织、冲突,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微科技控堵


  坚持干道优先,提高绿信比,在春熙路、宽窄巷子、天府广场、环球中心等主干道和重要环线构建50余条信号绿波带,减少路上通行时间,市民群众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舒心顺畅。


  “三大服务”为民办实事


  便民服务靠前一步


  将12项公安交管业务纳入川渝通办,推行临牌互认等3项便民措施,实现成渝两地车管业务异地办理。面向437家金融机构推行电子认证备案,办理机动车抵押登记、解除抵押抵登记减证减时。深化“警+医邮银保企”多元合作,借力1201家社会化服务机构,交管服务融入城市15分钟生活圈。


  为民服务再进一步


  依托蓉e行、天府市民云、成都职工三大平台,积极动员46家企业、31.8万辆(次)私家车错峰出行、弹性办公。在蓉e行平台新增自主预约接学时段、预约出行时段变更等功能,32.29万户家庭在“蓉e行”平台申报登记,预约出行车辆26.09万台,实现交通众治、助推绿色出行、办理掌上民生服务,深受市民喜爱。


  亲民服务更深一步


  针对夜间运输车辆穿行频繁、随意鸣笛情况,重新规划货车夜间通道,加大夜间交通违法查处力度,增设500余套禁鸣抓拍设备,“962122成都交警服务热线”接群众信访投诉同比减少37%。针对群众反映停车乱、停车难问题,联合综合执法部门、街道办、社区、物业公司,每日实时为社区群众提供车位共享信息、每日限行、安全每日贴以及放管服举措等交管服务,降低机动车乱停乱放,最大限度解决停车难问题。


  来源|成都市公安局


编辑:陈芯颖

成都长安网简介 | 版权声明

蜀ICP备16024791号 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欢迎访问成都长安网,您是总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