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提示
看成都公安“一所一品”警务战略
2019-07-19 12:28:57 来源:四川法治报

如何破解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难题?

  

看成都公安“一所一品”警务战略


\"m_5432bf62e4e4f50c040f69b501c8fa39.jpg\"/

苏坡桥派出所对辖区内的小区进行智慧安防改造,通过加装视频监控及人脸识别系统,升级小区出入口门禁


\"m_284227bf71a434d1d816d4eb9ca3a8d2.jpg\"/  

和美社区警务室“天义”调解工作室正在调解纠纷 成都市公安局供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文/图

  

  当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系统和社会要素日趋复杂,反恐防暴、社会稳定、公共安全、民生服务等方面的挑战也日益凸显。成都市公安局深入研究超大城市治理规律,以实施“一所一品”特色战略为载体,推进公安社会治理重心向派出所和警务室下移,引领公安基础工作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破解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难题。

  

  ■ 警务理念由“管理”变“治理”

  

  成都市公安局组织全市377个派出所,深入排查辖区“社会最关注、群众最关心、最具代表性”的治安管理难点热点,针对其成因、对象、源头、土壤,逐“所”研究制定对症施药、因情施策的“品”。

  

  人口多、地域广、拆迁任务重、管理难度大……成都市青羊区苏坡街道清源社区成立仅三年就迅速攻克了这些难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社区”。今年初,清源社区获评“2018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最佳案例。“网红社区”是如何炼成的?原来,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坚持把警务工作与社区治理紧密融合,在苏坡街道清源社区进行试点,与社区“两委”班子紧密协作,紧紧结合“一核四治”的城乡社区治理路子,探索建立了“一领四合”工作模式,有效促进了“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居民参与热情被激发、凝聚力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

  

  由青羊区公安分局与省人社厅合作开展的清源社区“源安工程”,从源头上围绕社区平安,建立起多元参与、共建共治的“社区平安治理与创就业帮扶”专项工程。2016年,社区民警王永东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全职妈妈岳妮娜想要找工作融入社会的想法后,积极联系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社区“源安工程”介绍岳妮娜参加蜀绣培训。经过三年的学习,岳妮娜熟练掌握了蜀绣技法,并在线上线下接单创收。目前,在“源安工程”的帮助下,蜀绣培训班吸收了社区内47名蜀绣爱好者、待业妇女、全职妈妈和退休老人共同创业、就业,岳妮娜担任该项目的负责人。

  

  清源社区“心源在线”民生诉求平台,集线上、线下为一体,畅通了警民沟通的渠道。群众通过扫描在社区中设置的民情收集二维码,就能在线上便捷地反映各类民生诉求。在线下,社区民警借助社区国学堂、民情茶馆、坝坝会等,及时高效地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上周,苏坡辖区“金悦湾”小区业主因外立面装修、入户大厅装饰等问题与物业方发生矛盾,社区民警王永东第一时间通过业主群了解到该消息,提前介入,为业主和物业搭建平台,及时调节,最终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2018年,清源社区46件矛盾纠纷无一件移交至派出所,这得益于分别建于清源社区8个院落小区的“源缘空间”党群活动阵地。在这里,党小组和群众骨干力量第一时间调解居民的邻里纠纷、情感纠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确保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

  

  ■ 警务模式由“被动应对”变“主动融入”

  

  针对以往派出所基础工作单打独斗、支撑保障力量不足、问题被动“兜底”的状况,成都市公安局积极争取党政重视支持,将公安基础工作上升为党政工程,推动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深度融入党务、政府、事务、服务体系,走融合式发展、复合式推进的警务模式,变单打独斗的“所”为借力带动的“品”,变区域治理的“所”为市域治理的“品”,让群众的小案件能在社区受理、小纠纷能在社区调解、证照能在社区办理和领取、情况能在社区反映,民警也依托社区力量共同采集信息、共同排查隐患、共同化解纠纷,真正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落到实处。

  

  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保和派出所成立于1970年,截至目前,已连续14年被评为一级派出所。

  

  随着辖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治理压力日益剧增,保和派出所民警人均警情目前已排在成华区公安分局第一。为此,保和派出所探索出“社会化服务、互联网支撑、信息化应用”的法律服务新模式。

  

  针对辖区面积大,群众到所矛盾纠纷调处距离远的问题,保和派出所将“公调对接”从派出所延伸到了社区警务室,实现了矛盾纠纷及时介入,方便群众就近化解。在和美社区,保和派出所与社区共同物色了一批有威望、善沟通、懂调解的热心群众为调解员,在社区警务室建立了“天义”调解工作室,以婆婆嘴、老乡情的方式,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预防矛盾激化。针对群众矛盾纠纷涉及不同法律领域的特点,保和派出所在规范驻所“公调对接”机制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网上律师在线调解,实行24小时在线调解,提升了“公调对接”效能。

  

  据记者了解,成都市公安局围绕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在网上开设了“成都公安微户政”公众号,在网下建立了166个派出所“一站式”办证点,并逐步延伸到社区。按照“一次办、就近办、马上办”的要求,保和派出所将户政、出入境、居住证、治安、交警五大类公安业务进行融合,合理设置了人工受理区、自主办证区和互联网办证体验区,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办证点,实现了“一网办”。为了满足辖区群众“就近办”的实际需求,保和派出所还将“一站式服务”办证点延伸到了和美社区等市民居住较为集中的社区警务室,为群众生活提供了高品质的公安政务服务。

  

  ■ 警务导向由“目标任务”变“治理效果”

  

  派出所是“保一方平安”的责任主体,过去,成都市的派出所承担刑事办案任务达到90%,一些城区分局更是高达95%以上。派出所考核负担重,对辖区治安“怎么干”没有自主权,陷入打不胜打、防不胜防,越干越累的被动局面。为此,2018年以来,成都公安突出考核松绑,市公安局首先不下打处指标,要求分县局不再向公安派出所下达打击破案指标,还治安工作主动权于派出所,赋予派出所所长统筹组织维护辖区稳定平安建设自主权。

  

  宽窄巷子以“最成都”的人文象征,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城市名片。而守护它的黄瓦街派出所,就是这张城市名片背后最坚实而耀眼的平安底色。

  

  宽窄巷子的旅游没有淡季,只有旺季,日均人流量4万人左右,节假日期间更是要突破10万人,安保工作压力巨大。为确保平安不出事,黄瓦街派出所以改革聚能量,向科技要力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构建起集成人脸识别、人群密度监控等功能的信息化立体化防控体系,建成了宽窄巷子指挥部。派出所每周反复进行沙盘推演,凡是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该如何处理,从哪条巷子穿过去能最快到达现场,都牢记在每一名民警心中。今年以来,运用该体系,民警在宽窄巷子共抓获全国在逃人员44名,违法犯罪嫌疑人6名,帮助群众找回走失儿童26人。

  

  在宽巷子旁边的泡桐树街,伴随着政府旧街改造,形成了酒吧餐饮一条街。因特色街区全部是住改底商,噪音和油烟扰民问题突出,在开街初期,黄瓦街派出所每天接报警量为12起左右,每次处警和清查时,楼上住户反映强烈,多次发生住户和商家打架斗殴的治安案件,住户要求政府将他们搬离。

  

  为彻底解决商家和住户之间的矛盾,黄瓦街派出所创新“商居联盟”警务机制,建立了商家居民微信群,搭建政府职能部门、商家与居民之间沟通交流平台,各职能单位对商户隔音、消防、摆摊、油烟等问题明确了规范标准,商家签订了责任书,每十户商家联勤,对“门前三包”、消费纠纷、安全消防轮流值班,最终实现了商居和谐共处,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格局。“商居联盟”作为公安机关深度融入社区治理的典范样板,纳入四川省委党校课件进行交流推广,荣获2018成都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