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追踪
大竹县政法系统以综治中心建设助推全县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9-07-05 08:33:07 来源:达州长安网

  大竹县政法系统以综治中心建设助推全县社会治理现代化

  

  中共大竹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魏辉才

  

  近年来,大竹县政法系统紧紧围绕“政法新时代、开创新局面”工作定位,以综治中心建设为统揽,以提升“平安保障、为民服务、现代治理”三大能力为着力点,统揽全局抓谋划,整合资源强效率,创新方式提质量,协调推进综治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有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聚焦建设综治中心“为什么”,坚持为民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综治中心各项功能,统筹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社区心理疏导、脱贫攻坚帮扶等工作,深入整合政法干警、综治干部、司法助理员、网格员、治安巡逻队员等工作力量,组成基层综治工作队伍,由综治中心统一调度、一站指挥,近距离面向群众、服务群众,聚力打通综治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全县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稳定保持在90%以上。

  

  (一)强化宗旨意识,服务广大群众。一是全面征集社情民意。增强综治工作队伍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强化工作管理,充分发挥队伍贴近群众的“近距优势”和服务群众的“职责优势”,扎实开展服务群众提质增量行动,完善综治工作队伍走访群众工作机制,利用综治中心统一调度平台,实施“12201工程”,即每1名综治工作者每周至少走访群众2天,每次至少走访20户,每年完成1次对责任区域住户的全覆盖走访,通过走访了解记录群众意见建议、困难诉求,及时将群众意见诉求反馈给有关职能部门予以解决。二是积极开展“民事代办”服务。组织综治工作队伍根据自身职责,主动协助有需求的群众办理证件申请领取、信访诉求反映、法律咨询援助等事项,全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化解行动。综治工作队伍在入户走访和巡逻的同时,注重宣传、排查、化解住户家中涉及消防安全、物防设施等风险隐患;注重排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通过综治中心平台及时通报有关职能部门处理。2018年以来,全县综治工作队伍共收集社情民意8.9万余条,为民办事8200余件次,发现并妥善处理各类安全隐患3300余件次,获得群众普遍好评。

  

  (二)积极为民解忧,服务特殊人群。一是创新开展社区心理疏导。完善综治中心社区心理疏导功能,聘请业务能力强的心理咨询师坐诊,免费为来访群众和走访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群众开展心理疏导,同时注重公众心理引导,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推送社会心理疏导文章,有效解开群众心结,避免发生个人和群体极端行为。二是开展特殊人群服务。对行为不良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戒毒人员、邪教转化人员等重点群体纳入优先关注范围,发动综治工作队伍和志愿者对重点群体进行结对帮教,开展日常联系交流、定期交心谈心、长期劝解疏导等工作,引导重点人群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重点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管理,建立走访监管机制,落实三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三九四六”和“一历五单”工作制度,探索建立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监护人人身意外保险财政保障制度、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医保外费用财政兜底制度。三是开展弱势群体关爱活动。在妇女节、儿童节、父亲节、母亲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统筹组织全县综治工作者、志愿者广泛开展弱势群体走访慰问活动,针对留守妇女儿童、城乡高龄老人、身心不健全人群等弱势群体特征,开展法律维权宣传、日间照料培训、防范意识养成等服务,帮助弱势群体摆脱弱势现状,积极主动、依法依规争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在县综治中心的统筹指挥下,在县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共调动综治工作者和志愿者3000余人次,开展法律宣传300余场次,受众1.2万余人次;通过新媒体推送心理引导信息200余条,受众6万人次;各级综治中心接待心理咨询来访人员300余人次,有效疏解社会不良心理倾向。

  

  (三)立足职能职责,服务脱贫攻坚。根据综治工作职能职责,建立“综治助力脱贫攻坚1243机制”。“1”即完善一套体系,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集中优势资源完善贫困地区人防、物防、技防条件,大力向贫困群众宣传社会治安有关知识,不断提升贫困群众治安防范意识。“2”即用好两大平台,即用好综治中心平台,为贫困群众解决困难问题、意见诉求;用好“雪亮工程”平台,优先在贫困村建设“雪亮工程”,为贫困群众看家护院、防盗止灾。“4”即调动四类工作人员,即调动治安民警、乡村综治干部、农村网格员、义务治安巡逻员为贫困村群众开展日常治安巡逻、安全隐患排查、综治事项代理等综治服务。“3”即推行三大模式,即在贫困村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模式,明确法律顾问职责任务,公开法律顾问联系方式,鼓励引导贫困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找法律顾问咨询;推行“律师驻村”模式,规定驻村律师在非赶集天到贫困村村支两委办公,接待群众来访、调解矛盾纠纷;推行“法治书屋”模式,着力“法治帮扶”,在贫困村试点建设“法治书屋”,引导群众阅读法治类书籍,不断增强贫困村群众依法办事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6个贫困村建成“雪亮工程”平台,试点建成“法治书屋”15间,受益群众达5万余人次。

  

  二、聚焦建成综治中心“干什么”,加强平安创建提升群众安全感

  

  立足综治中心功能定位,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全面建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系统推进打防管控、禁毒及整治外流贩毒等重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强化科技应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强化技防物防设施。以“天网”和“雪亮工程”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2018年,县财政累计投入800余万元支持“雪亮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安装监控探头1276个,建成乡镇级平台49个、村(社区)平台175个,并全部实现与110指挥平台及综治中心的互联互通,大力引导群众参与,全县“雪亮工程”APP及电视端用户达7000余户,并呈不断上涨趋势;同时,新建“天网”监控70套,新增物防设施3234处,在综治中心整合利用“天网”监控、无人机、企业和社会各类视频资源,初步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二是壮大人防队伍。坚持专群结合,大力建设“2+8”治安防控队伍,选强用好公安特巡警和综治巡逻两支专业治安防控队伍,发展壮大网格员、义务治安巡逻员、保洁员、出租车司机、外卖员、治安防控志愿者等8支群防群治队伍。三是综合利用各类资源。利用综治中心阵地设立指挥中心,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统一指挥、一站调度”优势,动员一切软硬件资源,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社会治安防控。2018年,全县社会治安防控队伍协助处理治安案件1200余件,为改善社会治安环境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强化资源调度,完善重点人群管控体系。一是把重点人群纳入综治中心管理体系。把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人员、扬言报复社会人员、行为不良青少年等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纳入综治中心易肇事肇祸人员管控机制予以管控,把涉军诉求人员、涉众型经济诉求群体、民办教师、80年代末大中专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纳入综治中心涉稳人员管理机制予以管控。二是落实属地和职能部门责任。依托综治中心重点群体管理平台,协调落实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事务、市场监管、公安、宣传、民政、人社、教科、应急等部门职能责任和人员所在乡镇(街道)属地责任,实施日常服务管理。三是全局调度稳控重点人群。在重大特殊敏感时段,依托综治中心安保维稳指挥平台,结合稳控工作实际,调度政法干警、城乡网格员、县乡村三级综治干部和社会治安群防群治队伍等工作资源和力量,对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进行“走访式观察”“慰问式疏导”“紧随式监控”,实时掌握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动向,确保重大特殊敏感时段把有关群体和人员稳控在当地、劝返在途中,进而实现“北京不去、省内不聚、外省不串、网上不炒”的目标。综治中心建成以来,共指挥调度平台参与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稳控38次,调度有关工作人员620余人次,稳控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740余批(人)次,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强化协同作战,完善违法犯罪打防体系。一是完善打击防范违法犯罪协同行动机制。充分运用综治中心“情报信息集散地”优势,建立部门间情报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准确研判掌握违法犯罪动向,完善违法犯罪活动打击防范体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二是不断加强禁毒与整治外流贩毒工作。持续巩固禁毒“摘帽”成果,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各乡镇(街道)派遣专职禁毒工作协理员51名,全力遏制吸毒贩毒特别是外流贩毒多发态势;组织200余名领导干部和禁毒工作人员赴广东、福建等外流贩毒主要流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毒情摸排、协同打击等工作,禁毒工作“三五三”模式受到省市领导高度肯定。2018年,省公安厅通报大竹籍外流贩毒人员78人,比2010年231人减少153人,下降率66.23%;破获毒品刑事案件47件,抓获犯罪嫌疑人60人,缴获各类毒品近6000克。三是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扫黑除恶多部门协同配合机制,推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2018年累计破获涉黑涉恶案件7类25件,打掉涉恶集团2个,正在侦办涉恶集团1个、涉恶团伙4个,刑拘92人、逮捕55人、移送审查起诉35人,扫黑除恶工作获得中央专项督导组肯定性评价,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

  

  三、聚焦拓展综治中心功能“何处去”,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群众获得感

  

  着眼拓展综治中心功能,创新信息化、数据化治理方式,把综治中心信息数据处理功能与网络舆情引导控制、大数据分析运用等深度融合,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重点加强数据分析研判,助力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一是广泛采集治理数据。综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组织动员政法干警、综治维稳干部职工、网格员、治安巡逻员、群防群治队伍等工作力量,在接访走访、服务群众的同时采集社会治理有关数据,并录入综治中心数据综合处理系统。二是推助社会风险科学化解。邀请技术专家进行“技术会诊”,打破平台壁垒,建立数据跨平台交互调用机制,整合信访、维稳、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城市管理等信息系统数据,建立健全数据分析处理、研判预警机制,密切掌握群众矛盾纠纷发生领域、类型、调处动态等信息,为县委、县政府部署平安稳定、法治建设工作提供参考;根据涉访涉稳重点人员动态数据,自动触发分级预警信息,通过分析研判,提出重要敏感时段维护社会稳定的力度、节奏、方式、方法建议。三是助力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民生实事事项。根据群众意见诉求、满意度等数据,研判不同群体对全县各项公共事业的期待,为县委制定出台改善和保障民生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截至目前,通过大数据分析运用,向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16条,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开展重要决策和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有效规避了社会风险。

  

  (二)重点推进社会法治建设,夯实县域基层治理基础。一是丰富完善社会治理主体。以法治建设为主线,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村、社区自治组织,深入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计划,引导更多群众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不断提高社区自治水平。二是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十大专业调委会作用,完善矛盾纠纷分级解决机制和诉调对接机制,在县法院设置律师调解窗口开展诉前调解服务,极大减少群众诉累;鼓励发展民间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建立矛盾纠纷“乡贤”调解机制,鼓励德高望重的老人积极参与到身边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来,推广矛盾纠纷“防范式、联动式、普法式”化解。2018年以来,全县各调解组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460件,化解8372件,成功率达98.9%。三是以法治宣传促民风改善。依托综治宣传平台,统筹推进全县法治宣传工作,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为主线,以开展依法治县“十大行动”“法律七进”“法润竹乡”等活动为重点,以现场宣讲、文艺巡演、全媒体宣传等为主要形式,全面推行“订单式普法”、精准普法,大力推动“谁执法、谁普法”,实现普法对口化、专业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2018年,全县共开展大型法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80余场次,开展“订单式”普法讲座及培训160余场次,举办法治文艺演出60场次,受教育群众逾45万人次,人民群众法制意识持续提高,民风持续改善。

  

  (三)重点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助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增强服务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经济社会建设目标,找准政法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立足全县工作谋篇布局,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依托综治中心指挥平台,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736件次,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优质软环境。二是全面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出台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严格按照市委“主动、平等、优先、便捷、审慎、保障”十二字方针,处理好政法工作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加强金融风险源头防范化解,办理金融借款、小额借款、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620余件次,为民营经济融资提供优质市场环境。三是以优质法律服务和执法活动保障企业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加大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力度,积极维护小微企业合法权益,受理小微企业法律援助320余件次,向有关企业提供司法建议63条,积极为361°集团(达州)大竹鞋服产业园、香港天宝集团、西南富士电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奠基、竣工投产等经济活动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庭所队站深入基层“地缘优势”,全面配合市场监管、安全生产、文化教育等职能部门开展执法活动,有效助力全县经济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