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层在线
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区分局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2022-01-05 10:23:25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区分局大力推进“一村一警”实体化运行,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不断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和群众满意度。

创新组织体制 确保落地生根

新津区有81个村(社区),而社区民警仅有34人,为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难题,新津公安分局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在8个派出所选拔15名党员民警兼任社区民警。同时,在各业务警种选拔32名业务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党员民警每周下沉到基层派出所兼任包村民警。在派出所选拔81名辅警,协助社区民警和包村民警开展工作。通过进村入户,听民声、察民情、送法律、送服务、解民难、保平安等工作,实现“村村有警、周周见警”。

“辖区派出所长进镇(街)党委班子,社区民警进村(社区)党组织兼任副书记”的基础上,该区让32名包村民警兼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增强81名社区民警和包村民警在村(社区)自治中的参与度,形成以社区民警为中心,包村民警为补充,包村辅警为辅助,村(社区)干部为纽带,村(社区)群众为基本防控单元的基层治安防控网络。

在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下,新津分局主动对接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委社治委和各镇(街道),研究落实“一村一警”工作相关政策和细节。新津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和副区长、公安分局长在全区启动“一村一警”工作,对全区相关部门、各镇(街道)和分局各单位做动员部署工作,真正在全区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推动“一村一警”全面铺开。

创新工作机制 确保有序推进

新津公安分局通过落实包村联系制度,让包村民警对辖区派出所负责,接受派出所的业务指导,并加强同社区民警、包村辅警、村(社区)干部和网格员的沟通协作,要求业务单位同选派民警包村(社区)建立联系,实行动态联动。派出所社区民警指导包村民辅警开展工作,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社区民警、包村民辅警日常工作中及时相互通报情况,互相支持配合,形成协作机制。

明确包村民警职责。包村民警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每周进村(社区)工作不少于一天;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和研判,建立“民情台账”,针对群众需求开展工作,努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每周对包村(社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掌握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源头化解工作,并及时报告村(社区)“两委”和辖区派出所;每周向村(社区)通报辖区治安情况,开展安全防范宣传,组织发动群防力量开展巡逻防控;配合社区民警维护“一标三实”基层基础信息,强化基础管控。

落实入户走访制度。包村民警每次到村(社区)工作上门入户不少于5户,办一次实事。主动深入群众家中收集问题和意见,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隐患,同时向群众开展安全防范和法治宣传教育。每次进村(社区)工作需撰写工作日志,拍摄工作照片,记载工作情况,以备抽查考核。

落实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制度。包村民警要参加每月村(社区)议事会,通报治安信息,分析评估治安状况,积极主动与基层干部群众研究改进辖区治安防控具体措施,实现基层治安群防力量的整体联动。五是落实工作报告制度。社区民警、包村民辅警每周向派出所领导报告一次工作情况,接受所领导工作评议及安排。每月向本单位领导报告一次包村工作情况,听取工作评议,半年汇报一次工作总结,工作总结需由村(社区)书记和派出所长签字。业务警种和各派出所每月向分管联系局领导汇报“一村一警”工作开展情况,接受监督指导、请示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创新考核机制 激发发展动力

新津公安分局在创新考核上下功夫,激发发展动力。首先是严格工作纪律。要求包村民辅警坚决杜绝因工作不当引发警民对立情况的发生,要严格做到“四不准”即:不准接受村(社区)、派出所公费招待,不准以任何理由到村(社区)、派出所报销任何费用,不准有任何倾向性不公行为,不准参加任何有损党员干部和警察形象的活动。

其次是强化督导检查。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制度,由分局督察大队牵头,对各单位和包村民辅警工作情况进行不间断地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督促相关单位、人员落实整改,全面掌握工作情况,扎实推进“一村一警”工作健康发展。

三是强化考评激励。激发民警干事创业热情,派出所每月对包村民辅警进行考核并报社区警务大队,每季度社区警务大队对考核情况进行通报;情指中心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督考推通报,并计入各单位目标考核,与个人绩效挂钩,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调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民辅警年终给予个人嘉奖、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并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考评的重要依据;工作业绩突出的青年民警,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优先选拔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