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头条 >
成都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
2020-10-22 19:19:36 来源:成都政法

  10月21日,中央政法委召开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第一次交流会,按照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部署,交流前一阶段试点工作经验成效,推动试点工作健康顺利开展。


在北京主会场,杭州、深圳、成都、福州、兰州等5个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的党委政法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成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守成代表成都作了题为《强化市域统筹 创新制度机制  纵深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成都实践》的经验介绍。


  近年来,成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解决市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创新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努力使市域成为矛盾风险的“终点站”,让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微信图片_20201022182956.png


  健全“三大体系”,强化市域统筹


  充分发挥市域统筹功能,强化政治导向、政策导向、法治导向,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集约高效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


  一是健全领导体系。市县两级党委成立市域社会治理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任专项组组长、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镇街由党委副书记牵头负责市域社会治理、政法委员专门负责基层平安建设。


  二是健全政策体系。市委出台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制定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禁毒十条”、天府智慧小区建设导则等配套文件,形成“1+N”政策体系。


  三是健全法治体系。聚焦群众最恨、最怨、最烦,推动31项社会治理重点领域立法,出台《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修订《物业管理条例》等,用法治手段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创新“双线融合”,聚合治理力量


  创新双线融合的推进机制,聚合党政部门和社会资源力量,促进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筑牢平安底线、民生高线。


微信图片_20201022182952.png


  一是双线互补、同向发力。创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平安中国建设和加强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两个意见”,市委政法委整体规划市域社会治理,统筹平安成都、法治成都建设,筑牢防风险、促法治、保平安底线;组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统筹基层党建和社区发展治理,构筑强基础、优服务、惠民生高线,形成全周期市域社会治理机制。


  二是四共协同、增强合力。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三跨”联席会议制度,聚焦政策性、全局性、关键性问题,推动重大事项共商、改革项目共推、难点问题共治、平安成都共建。今年以来,启动“地区品牌、部门特色”项目37个,挂牌整治治安重点地区22个、行业乱象118个,启动社区微更新项目345个。


  三是多元参与、凝心聚力。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导1.3万余家社会组织承接1583项社会治理项目;筹集5800万元社会资金,募集598支3000余万元社区基金,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组织动员233万群众志愿者共襄社会治理、共建平安成都。


  实施“四项改革”,提升治理效能


  创新市域社会治理运行架构,整合资源要素、再造工作流程,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一支队伍统管。将40万专兼职力量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统一管理、指挥、考核,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本土化的市域社会治理“主力军”。


  一张网格统揽。优化设置1.5万余个全科网格,网格化配置治理资源、集成治理要素,建立网格职责清单制和事项准入制,厘清党委政府、社区、网格职责边界。今年以来,办理各类事件197.7万件、办结率99.3%,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4万余件、成功率98.4%。


微信图片_20201022182948.png


  一个平台统调。依托综治中心构建智慧治理中心,打通“城市大脑”“镇街中脑”“社区小脑”“小区微脑”,共享216亿条基础数据,用大数据“显微镜”加强监测预警,提升大数据指挥调度和决策能力。


  一套机制统筹。健全完善事件办理、分析研判、联动联勤、应急处置等4大类16项制度,闭合从源头到末梢的治理链条,实现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绩效联评。


编辑:陈芯颖

成都长安网简介 | 版权声明

蜀ICP备16024791号-2 成都长安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欢迎访问成都长安网,您是总第位访问者